據不完全統計,3月至今,已有20多個城市出臺了購房的限制性條件。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調控行列多了廊坊、嘉善、張家口、淶水、涿州等三四線城市的身影。新一輪調控政策接踵而至,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加入此輪調控隊伍?看似來勢洶洶的調控加碼,又將對樓市產生怎樣的影響?
調控加碼多地收緊樓市調控政策
3月17日,北京發布限購新政策: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已擁有1套住房,以及在本市無住房但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暫停發放貸款期限25年(不含25年)以上的個人住房貸款(含" />
“限購”“限貸”“調控”……連日來,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這幾個字眼刷了屏。尤其是上周,北京、廣州、長沙、石家莊等多個城市都發布了新的樓市調控政策,更讓這樓市的關注熱度瞬間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3月至今,已有20多個城市出臺了購房的限制性條件。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調控行列多了廊坊、嘉善、張家口、淶水、涿州等三四線城市的身影。新一輪調控政策接踵而至,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加入此輪調控隊伍?看似來勢洶洶的調控加碼,又將對樓市產生怎樣的影響?
調控加碼多地收緊樓市調控政策
3月17日,北京發布限購新政策:居民家庭名下在本市已擁有1套住房,以及在本市無住房但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80%。暫停發放貸款期限25年(不含25年)以上的個人住房貸款(含公積金貸款)。
同一天,廣州、鄭州、石家莊三地也發布了相關的樓市政策。廣州提出外地戶口社保年限由3年變5年和在本市有1套住房,無住房貸款記錄的或住房貸款已還清的,購買普通商品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50%,購買非普通商品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70%等升級加碼的政策。
再加上17日前后已發布政策的長沙、保定、青島、南京、贛州等城市,以及3月至今有相關調控政策出臺的杭州、涿州、淶水、張家口、三亞、嘉善、南昌、東莞、廊坊等城市,已有20多個城市出臺了限購或與限購相關的樓市調控升級措施。
值得關注的是,此輪調控潮當中,既有北京、廣州、長沙、南京、杭州等一二線城市,也有廊坊、涿州、張家口、淶水、嘉善、東莞等環一線的三四線城市。從內容上看,限購、限貸仍然是各地政策的核心內容。
需求外溢
致調控范圍進一步擴大
3月以來各地的限購政策加速出臺,與房價走勢有著莫大的關系。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近期房價數據顯示,從環比看,70個城市中,多數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或漲幅在0.5%及以內。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12個,持平的城市有2個,漲幅在0.5%及以內的城市有37個,漲幅在0.5%以上的城市有19個。分城市看,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微漲0.1%,二線城市上漲0.3%,三線城市上漲0.4%。
可見,房價上漲仍然是一系列樓市調控“組合拳”出擊的重要原因。對于為何此次調控范圍涉及多個三四線城市,多位專家也給出了相關解讀。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2016年“930新政”以來,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虛火被基本抑制后,購房需求出現外溢,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預期擴散到了周邊城市,助推了周邊城市房價的上漲,在北京、上海、深圳周圍表現得較為明顯。周邊城市市場過快上漲的趨勢,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調控措施。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目前已經有10多座三四線城市加入了限購行列,主要還是以環北京、環上海和珠三角為主,其中又以環北京為多,諸如保定、淶水、崇禮、涿州、廊坊均已加入限購行列。主要原因還是一線溢出效應明顯,短期內房價上升較快,市場非理性升溫,執行調控也是正當其時。
專家的看法也得到了不少漳州業內人士的贊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業內人士張先生認為,各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不謀而合,也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地方政府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此外,采訪中,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漳州未來加入限購的可能,但何時、以何種形式進行調控,尚不得而知。
依需而動
是否出手要看個人實際
無論此輪調控如何加碼,也無論未來漳州是否加入調控隊伍,該不該出手、現在是否買房良機等問題,仍然嚴重困擾著置業者。對此,業內人士建議,買不買房、何時買房,還是要依據自身需求而定。
剛需一族買房是為了滿足“有其屋”的夢想。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社交等選擇合適區域的合適樓盤。由于很多初次置業者為年輕人,在經濟實力方面較為一般,在購房時應量力而行,不要一味求大,追求一步到位。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支出等經濟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樓盤,避免今后壓力過大。由于首次置業的購房者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只要有需求、有支付能力,無論樓市風云如何變幻,何時出手都是合適的。
對于改善型買家而言,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買房、換房,對于居住區域、樓盤品質、生活配套、教育資源、交通情況等多方面要進行全面考慮。當然,也要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倘若因為擔心房價上漲或政策優惠到期,而選擇超出自身可承受范圍置業,則沒有必要。
不動產作為投資品一向是投資客的心頭好。對于這種類型的置業者,業內人士建議,“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屢屢被提及,回歸居住本質是樓市的主旋律。目前嚴厲的限購、限貸政策已蔓延至三四線城市,未來成效如何尚無法預料。再加上眼下商鋪及住宅的投資回報率銳減,投資性物業的升值前景難以預測,此時出手投資要慎之又慎。(記者 曾婷婷 實習生 黃藍紅文/圖)
我要評論
用戶評論